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一场不仅仅是资本的“大满贯”******
北京时间昨天,一条关于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MLTT)的消息刷屏了乒乓球圈。许多人意识到,这不再是一桩简单的商业代言或海外转会,而是中国顶尖球员第一次用股权方式参与海外职业联赛的规则书写。MLTT在社交平台高调“欢迎樊振东”,并强调他将以股东身份参与联赛运营,这条消息让全球乒迷瞬间炸开了锅。
樊振东为何选择投资MLTT?
MLTT究竟是什么?这家联赛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新泽西普林斯顿,目前拥有亚特兰大、芝加哥、旧金山湾区等十座城市队伍,赛制以团队积分为核心,单打、双打与“黄金赛”三位一体,比赛氛围更接近职业联赛常见的主客场体验。联赛成立两季便拿下 CBS Sports 电视转播合同,并宣布 2025—26 赛季起常规赛拓展到十五周,全国十个赛区轮番办赛。比赛门票最低10美元,甚至儿童票只要5美元,看得出,这联赛一开始就盯上了家庭娱乐市场。
樊振东为何选择押注 MLTT?首先,这是对自身职业轨迹的延伸。今年初樊振东刚加盟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体验欧洲俱乐部生态,而MLTT则让他把触角伸向北美市场。其次,资本介入意味着他不再只是“打工”,而是参与决策与分红:MLTT上一轮融资就吸引到了“黑石”高管布利策等美国体育资本玩家,樊振东此时入场,相当于与一条成熟的美式体育产业链提前绑定。
“股东圈”正在形成!六枚奥运奖牌得主奥恰洛夫早在年初被任命为联赛董事;中华台北名将林昀儒成为普林斯顿革命队共同所有人。如今再添一位大满贯级中国面孔,MLTT把顶尖运动员直接变成“利益共同体”的打法愈发清晰:明星负责流量与背书,联赛则提供股份与治理席位,共同做大估值。
对中国、美国乒乓球各意味着什么?
这件事对中国乒乓球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个人投资。过去国内职业化步伐相对缓慢,俱乐部品牌经营有限,顶尖球员退役后的商业通路狭窄。樊振东“先行一步”表明,国乒一代正在主动寻找海外市场、资本市场甚至电竞化赛制等多条增量赛道,为未来职业生命周期“加长续航”。
就在官方公告发布前夕,张继科在杭州夏令营里发现一名八岁天才少年,第一时间把视频发给樊振东求点评,后者打趣“这孩子比我当年更猛”。这段对话被网友疯转,隐含的信息是:顶级球员在另一端捕捉新秀,并有可能把他们直接送进更职业化、国际化的舞台。
而美国乒坛能否借此破局呢?美国拥有近两千万乒乓爱好者,却缺乏顶级职业联赛与奥运奖牌。MLTT借助中国冠军的金字招牌吸引亚洲品牌与转播注意力,也为 2028 洛杉矶奥运会预热。CBS Sports 合作为联赛提供全国级窗口,而低票价策略则瞄准家庭娱乐市场。樊振东的加入,既可提升联赛公信力,也可能带来中国资本、训练资源甚至青训体系的对接。
然而商业资本运作,永远是风险与前景并存。MLTT仍处起步阶段,商业化尚未盈利,未来能否保持现金流与媒体热度,需要更多长期用户与赞助支撑。不过从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看,明星股东+媒体合伙+低门槛观赛的三板斧,恰是美式小众运动做大的常规打法。
不管怎么说,如果说把球拍握在手里是樊振东的上半场,那么把股权握在手里或许开启了他的下半场。对于乒乓球这项“国球”,也是一次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全新实验。球迷不妨拭目以待,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樊振东手握股权,在全球乒坛商业舞台上大展拳脚的样子。
原标题:《樊振东投资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一场不仅仅是资本的“大满贯”》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2025年女排世联赛观感之六十二******
2025世界女排联赛日前告一段落,尽管我们在总决赛中只打了一场比赛,没有更进一步,但是从分站赛到总决赛来说,新周期初次登场的年轻的中国女排还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中国女排在此次世界女排联赛三站分站赛的战绩可谓低开高走,不断给球迷们制造惊喜。从首站北京站2胜2负,到中国香港站3胜1负,再到美国阿灵顿站4战全胜,最终中国女排以9胜3负积24分的成绩在18支球队中位列第5名,提前两轮获得参加总决赛的资格。值得一提的是,在12场分站赛的比赛中,稚嫩的中国女排迎来了5场五局大战,并收获了其中的4场胜利,不仅在赛场上展现了她们顽强拼搏不言放弃的决心,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支年轻队伍未来可期。在2025年VNL世界女排联赛落幕后的官方数据中,每一份榜单都记录着球员们的拼搏痕迹。
意大利队凭借团队配合摘冠,但中国队也不遑多让,吴梦洁、张籽萱和庄宇珊这三位年轻面孔在榜单上争相闪耀。具体来看得分榜:吴梦洁以255分、每局5分的效率位居第一;队友庄宇珊紧随其后,靠225分、每局4.25分排在第三,仅落后于法国的恩迪亚耶。 拦网榜单同样见证了中国队的坚韧。 巴西的茱莉亚·库迪耶斯以63个拦网得分、每局1.29次登顶,中国队唯一一位所谓的老将副攻王媛媛以34个拦网、每局0.77次挺进第八名。传球排行榜在总决赛结束后上演了一出戏剧性转折。 日本队的关菜菜美最后时刻反超张籽萱,以460次传球、33.95%的成功率登顶,小将张籽萱则屈居亚军,她贡献了407次传球、28.60%的成功率。一传榜单中, 意大利自由人德吉纳罗以69%的成功率稳坐榜首,龚翔宇以58%到位率排第十,王梦洁57%紧随其后,庄宇珊以55%闯进榜单第十四位。
今天我们以本届世界女排联赛的赛场为基础,和同学们八卦一下新周期的中国女排在第一次世界级比赛中的表现。我们先从二传位置说起吧。本届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队有三位二传,张籽萱,殷小岚,邹佳琪。邹佳琪基本没有上场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殷小岚在分站赛逐渐有过登场表现,不过从比赛时间来说,也仅仅是给张籽萱在场边整理思路,稳定情绪的过程。所以,这支中国队的二传位置,其实打的就是张籽萱。从整个国家队一直宣传的青春风暴来看,张籽萱的发挥可以说是最为惊艳和稳定的。这位不满十七岁的队员,其实是属于国少队员的年龄层面,但是她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稳定性确实超越了很多比她年长的二传手。张籽萱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边攻的拉开进攻,她的二四号位的传球速度快,到位率高,这就说明她手指的爆发力非常好。
女排队伍中一些二传传不好端网球就是因为手指力量欠缺。但是张籽萱在整个世联赛的比赛中基本没有出现二四号位传球不到位的现象,正是因为力量足够,所以她的传球速度快,稳定性高,我们边攻手在进攻时不至于面对掉头的传球,我们主攻在得分榜上的高排名其实是和张籽萱的有效传配分不开的。而且,随着比赛的深入,张籽萱在后排的防守也逐渐找到感觉,当然她的防守还没有好到昔日国家队二传的水平,这个是需要提高的。张籽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她和副攻的攻传配合。其实北京站开始的时候,我感觉她和王媛媛的短平快、背快包括背飞配得都挺好的,即便不能说像刁琳宇和王媛媛那样丝滑,也还是很有节奏。奇怪的是,随着分站赛的不断推进,她和王媛媛的节奏突然出现掉线,总决赛对阵波兰面对面的短平快出现失误让人感觉非常不解。
同时,张籽萱和其他副攻的配合也有问题。即便是同为队友的王奥芊,在她手上的进攻配合也缺乏速度,当然,副攻个人的进攻能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不过,作为二传,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下配合问题。以世联赛登场的几位副攻来说,陈厚羽,王奥芊,万梓玥这几位都是在国少或者国青时代有过最佳副攻的殊荣,可谓是标准的天才少女,但是从赛场上的表现来看,除了陈厚羽能够在拦网环节有所表现之外,王奥芊和万梓玥的进攻都显得没有力量,从二传的角度来说,怎样激活副攻的进攻火力,对中国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张籽萱作为二传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中国队目前没有特别演练二换三战术,也就是说,主二传的前排三轮是没有接应来换的,那么,主二传的三轮拦网就显得至关重要。
张籽萱的二传本位职责可以说完成的非常好,但是拦网是她绕不开的话题。按理说,身高一米八二的二传应该算是标准的高个二传了,冯坤、魏秋月都是一米八二,郎导在里约周期一开始重点培养的沈静思更是达到了一米八六,即便东京周期用丁霞和姚迪作为二传轮换,丁霞也有一米八十的身高,姚迪有一米八二的身高,加上第三二传刁琳宇有一米八三的身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每届国家队对二传的拦网能力都很看重,事实上,现在各队的进攻如果非要找网口上的缺口的话,二传位置也是最容易被对手逮到的。我们在1/4决赛面对波兰队时,拉瓦里尼的进攻指针一直针对的是我们的主攻庄宇珊和二传张籽萱。齐尔尼安斯卡在面对张籽萱的拦网时频繁拐腕打直线得分,一直到我们换上殷小岚才拦住了她的直线。对张籽萱来说,提高拦网高度更加刻不容缓。